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双减”政策后,家长该做什么?怎么做?

    信息发布者:徐战军
    2021-08-09 22:42:14   转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该做什么?怎么做?老师们快把这篇文章转给家长看看吧!
    双减”政策后
    家长该做什么?怎么做?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家长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
    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或在家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家长们失去了方向。停下来,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
    家长要怎样
    把时间还给孩子呢?文件第二项第5条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三项第9条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根据这两条可以推断: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会有所调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时间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会进一步增加空余时间。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把时间给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是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五是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这里列表供大家参考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没了校外辅导
    怎么办?文件第四项第14条规定:“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家长对这条规定会本能的出现紧张。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
    此时,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好的成绩,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教育肥沃的土壤,还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

    再看文件第五项第18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命题趋势和招生指标分配。
    先看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那什么题最重要?当然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课堂--作业--考试--评价。再看招生。文件强调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其本质是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趋势。
    家长还应对户籍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有所关注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情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这一变化
    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这里列表供家长参考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此外,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家长应予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均衡化、区域化的发展,学校间也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常和家长强调: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
    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
    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又何尝不是一次对家长的挑战呢?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青岛市教育局。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来源:山东教师队伍/微信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