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评论丨花钱买群众“非常满意”,连基本的羞耻心都没了

    信息发布者:徐战军
    2023-11-05 21:52:15   转载

    只为打捞“满意”“好评”的民意调查,不但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相反还可能传递错误的民意,给政策和决策制定带来误导

    日前,央广网记者接到新闻线索,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孙庄村一干部在微信群中通知村民,接到满意度调查电话后,立即接听并回答非常满意的,凭借通话记录截图和通话录音,可以领取200元左右的奖品。对此,10月29日,山东邹平焦桥镇就网传孙庄村满意度调查相关视频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责令该村立即整改,对相关负责人通报批评。

    图片

    ↑网传微信群通知

    “回答非常满意可领取价值200元的奖品”,这是妥妥地把民意调查搞成了“花钱买好评”。不过,更令人无奈的是,此现象虽然荒唐,却并不少见。很多网友都评价,“我们这里也一样”,甚至有的网友还调侃,“不错了,还有奖,我们让回答非常满意,啥也不给,不回答非常满意还追责”……

    检索相关关键词就能发现,网友吐槽并非虚言。这类现象即便是被曝光的,就不少见。

    比如,2021年12月,安徽涡阳一社区干部在微信群中发布通知,要求村组干部引导群众在安全度满意度电话调查中作“满意”等正面回答,按要求回答的群众凭电话录音可获得100元-300元奖励;

    就在上个月,广西梧州邀请市民参与工作绩效考评时,群发短信让群众回答“满意”……毫无疑问,不管是提前预告“花钱买满意”,还是直接要求回答“满意”,都是一种欺上瞒下的造假,不仅扭曲了民意调查的本意,也败坏了政府的公共形象。

    民意调查,一旦偏离了真实性,也就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形式主义。

    只为打捞“满意”“好评”的民意调查,不但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相反还可能传递错误的民意,给政策和决策制定带来误导。

    所以,其危害性可谓大矣。但比较讽刺的是,如此这般“造假”在一些地方却是毫不加掩饰地公开进行。比如,不管是强调答“满意”的可以获得奖励,还是说直接要求回答“满意”,一般都是通过群发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甚至有的地方还拉起了横幅。也就是说,大家都明知道这种方式是“造假”,但一些人却连基本的羞耻心都没有了。

    显然,这种不把“造假”当回事,乃至视为“正常”操作的风气,是更加值得警惕的。它或许说明,相对于造假带来的“收益”,其对应的“风险”是小得多的。像这起事件,如果不是被偶然举报到媒体,它还能被“整改”吗?

    所以,这就回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

    对这种操纵民意调查的行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监督、处理机制,让所有人都看到它对应的“风险”和“代价”,从制度上强化造假者的羞耻心和对真实性的敬畏。

    如这一次当地相关部门也只是以“工作方式方法失当”的定性对涉事基层负责人通报批评,这样的处理力度是否能够“以儆效尤”,恐怕仍是存疑的。

    就现实来看,要最大程度减少民意调查中的“水分”,除了强化追责问责力度,也有必要对各类民意调查方式加以优化。像这种提前告知的电话调查,实际就给造假预留了不小的操作空间。所以,完全可以多一些突击性的电话调查,或是“不打招呼”地实地暗访调查。

    实事求是地说,全社会对于各类“花钱买民意、好评”的做法,也应有更多的反思。在今天,无论是政府部门发起的民意调查,还是市场化机构发起的服务评价,这里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造假”习气。比如,一些商家以赠送礼品或是优惠券等方式让消费者打“好评”,还有一些平台也可能会花钱刷好评,甚至还衍生出专门的“灰色产业链”。

    这些行为的性质虽有区别,但实质上都是一种造假。也就是说,虚构“满意度”“好评”现象的泛滥,我们不能低估社会风气的作用。

    当整个社会对于各类“造假”的容忍度更低了,也就形成了一种更强大的反对虚假评价的社会氛围,相信不管是政府部门的民意调查,还是各类机构的“刷好评”,都能有更多的收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图片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