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的六种表现形式

    信息发布者:徐战军
    2023-11-30 00:09:23   转载

    图片

    因为非教学工业压力大,不堪重负的23岁吕老师以生命为代价予以控诉,并且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教育天问,将教育种种的问题予以揭露,引发公众的热议。然而教育领域"形式主义"还有诸多表现,本文予以简单归纳。

    01、检查名目繁多,留痕主义盛行

    为了强化学校管理,相关部门都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查督查,如安全检查、教学检查、德育检查、教研检查等,检查一波接着一波,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学校也失去了教学中心任务,更让不少一线教师苦不堪言。

    上级要检查工作,就要有相应的材料支撑,相应的过程记录,相应的照片佐证,否则谁能证明你工作了或者是认真工作了。

    于是听课要拍照,要写听课记录;培训活动要拍照,要写培训记录;教研活动要拍照,要写教研记录;和学生谈话,要拍照,要写谈话记录;家访要拍照,要写家访记录;开会要拍照,要写会议记录;开班会要拍照,要写班会记录;心理咨询要拍照,要写心理咨询记录……

    不管工作做没做,也不管有没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纸上,只要留下了痕迹,也就算了交差,而有些检查也只看有没有材料,而忽视对相关问题的发现和督促,让教育检查工作失却了原本的意味。

    02、非教学工作过多,基层教育负担重

    倘若问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99%的人都会回答说:“教书育人”。然而,进入教师行业以后,才发现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书育人,还有很多非教学工作需要完成,工作压力大或是导致吕老师自杀的一个原因。

    暑假时候,老师可以成为志愿者,顶着炎炎烈日参与巡河工作,以防止学生溺水事件发生;课余时间,老师可以戴着红袖章当文明劝导员,劝行人不要冲红灯;疫情期间,老师可以穿上防护服成为核酸检测员,为公众做核酸;也可以化身为社区工作者,参与扶贫工作,挨家挨户走访,帮人收拾屋子,处理垃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无非是上级的文件要求加上平级部门的强势地位,教育局被围困其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学校只能一次次妥协。大量非教学任务就此层层下发,开始进入校园,成为基层教师难以承受的重任,让教育变得不再纯粹。

    03、大手拉小手,各种进校园活动不断

    为了彰显对学校教育的重视,不少地区都会搞一些“XX进校园”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但问题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有限,很难承载大量的“XX进校园”活动,但其他单位出于好心且强烈要求,学校很大程度上拒绝不了,只能疲于应对,校园宁静的生态渐渐被打破。

    有些活动搞得很扎实,有内容有方法倒也可以,但却挤占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让师生疲于应对。但有的活动则完全沦为形式主义,拉个横幅,找些学生拍照片,然后去写文章,发宣传,以此证明自己来过,完全失去了活动该有的意义。

    04、可开可不开的会议

    开会是领导管理能力的象征和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他们坚信开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如果还没有解决,那就再开一个。进而导致出现了很多原本可不开的学校会议,既可解决领导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会议留痕来证明此项工作的扎实推进,这就有了会议中典型的形式主义。

    有的会议明明一则通知就可以安排,领导非要逐字逐句说明;有的会议明明可以短时间开完,却因为领导没有领会文件精神而耽搁时间;有的会议缺乏主题,可开可不开,领导非要开。

    面对如此繁多且种类齐全的会议,无形之中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严重影响了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百般无奈的老师,只能硬着头皮开着领导们要求开的会,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

    05、流于形式的总结计划

    开学和期末,老师们最忙,忙于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攥写各种计划和总结。

    要对一学期工作进行规划,于是有了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校本研修计划、教育帮扶计划、安全教育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成长计划等等。计划种类很多,规定时间又短,有些老师就能在以前的工作计划上稍加修改就提交了,反正也没有人检查。

    有了计划,自然就有总结,但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导致“年年都是如此计划,年年都是如此总结”,没有任何新意,只是为了积累材料以备上级检查罢了。

    06、繁多而少有落实的课题研究

    有人说,中小教师大部分都是没啥用的,只是为了职称评审和学校的科研指标而进行的,以至于不少课题资料很完整,却没有真正研究的东西,空空如也,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的现象,只为了职称而申报,为了结题而结题。

    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无非是课题研究时间和精力,而一线教师往往忙于教学和非教学工作,很少有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课题研究,只重视课题的立项,而忽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让课题研究浮于表面。

    一旦拿到结题证书,课题组就会解散,很难将课题成果予以推广,失却了课题研究最初的意义,一声哀叹。

    当然,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对当前教育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需要相关部门的正视和解决。

    图片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下角点个“赞”,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长,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晨阅浮一白,一群历史教师创建,深度分析教育热点话题,关注最新教育资讯,了解前沿史学动态,发布权威教学思考。因为懂得,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坚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